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人才越多越好,本事越大越好。我國已經是人才資源大國,但人才數量結構、人才創新創造能力,還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,與發達國家也有較大差距。我們要全面落實“四個尊重”的方針,著力完善人才發展機制,著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,加快形成人人皆可成才、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。
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。一個人,不論什么身份、資格、教育背景,只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,能為社會進步事業作貢獻,都應當得到認可和尊重。錢學森、華羅庚等科學家是人才,許振超、王欽峰等技術工人也是人才。我們應當弘揚勞動光榮、技能寶貴、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,把更多勞動者培養成為社會急需的高科技人才、高技能人才、農村實用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。要不拘一格選才、育才、用才,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,讓每個有志成才的人都有發展的空間,讓每個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的人都受到社會尊重。
一個人能否成才,除了個人努力外,還需要有公平機會。選人用人公平,是激勵人才成才的基本條件。要建立健全公開、平等、競爭、擇優的機制,唯才是舉,機會均等,不論資排輩,不任人唯親,這樣才能人盡其才、才盡其用。看一個人才的本事大小,就要看他對經濟發展、社會進步的實際貢獻有多少,形成誰勤于學習、勇于投身時代創業的偉大實踐,誰就能獲得發揮聰明才智的機遇,就能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之才的社會氛圍。
實踐長才干,時勢造英雄。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,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,為人才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舞臺。要為各類人才提供鍛煉成才的機會,提供干事創業的平臺,讓他們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增長才干、建功立業。鼓勵各類人才到基層、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就業創業,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事業。注重從教學、科研、生產和經營一線中發現拔尖人才,并加以培養和使用,讓人才早日發光、出彩。
成才的動力來自夢想和責任。只要胸懷理想、志存高遠,銳意進取、艱苦奮斗,一步一個腳印朝著事業目標前進,就一定能夠干出驕人業績;只要為社會進步事業作出貢獻,無論在什么崗位、是什么身份,祖國和人民都不會忘記。